近日,中交一公局二公司承建的我国最长廊桥工程——拉萨迎亲大桥建成通车。华灯初上,如“酥油灯式”的路灯全部亮起,迎亲大桥仿佛镶嵌在拉萨河上的一条玉带,与桥梁南北两侧的大小布达拉宫相映成辉,“廊桥味”十足。
迎亲大桥跨越拉萨河,连接拉萨市区与次角林,是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兼旅游、商铺与休闲观景功能于一体,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区首座藏式风格廊桥。大桥主桥长654.5米,双向四车道设置,桥宽29.12米,工程于2012年11月开工建设。
桥梁设计灵感源自于“天上街市”的理念,既呼应了拉萨的城市魅力——离天很近的地方,也暗示了蕴含的商业元素——街市。环视大桥桥身和藏式碉楼,用于装饰的彩绘及建筑体颜色,都主要以白(神圣)、黑(辟邪)、红(威严)、黄(高贵)为主要色调,体现了西藏的宗教传统和人们对自然的感悟。
藏式廊桥融合了大量民族特色工艺。项目部结合桥梁建设工艺繁杂、专业分工多、细部构造要求高的特点,整合各类专业资源,施行“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模式管理,精耕细作。“桥梁融合了太多的民族特色工艺,边设计边施工,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公局二公司拉萨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曾扶群解释说。
桥上建筑种类繁多,确保梁体受重及质量是施工第一大难题。该桥最初设计为两层,一层为交通功能桥梁,二层为人行观景桥。然而,项目一层主体完工后,设计变更要求:桥梁二层只设3座观景人行天桥,原房建工程移至一层,同时桥梁两端建设4座仿古代防御建筑藏式碉楼。一层功能设计增多后,原梁体承重发生巨变,如何对已架通的4种长度不一、型号各异的异形箱梁梁体加固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难度甚大。“梁体加固位置内箱室高仅1.2米,施工人员进入后无法正常站立,凿毛时产生的大量浮沉物造成呼吸困难,加固植筋稍有不慎就将原预应力筋打断” ,技术员米世成介绍说, “在此狭小空间、空气缺氧的高原环境下作业,身体煎熬无比,‘步步惊心’”。加固施工期间,项目部谨小慎微,精确测量,控制好每一根植筋的位置和尺寸,力使每根钢筋钻孔深度和受力达到设计要求。
桥面商业街为迎亲大桥的一大特色。商业街整体钢结构依桥纵坡而建,施工时桥面凹凸不平,每一个柱脚柱底标高不同,钢结构安装难度倍增。施工中,项目部集思广益,采用“倒推法”,先通过测量测算出每根钢柱长度,待其安装完成后确定柱的结构标高,据此推算出梁的定位,反复测量,确保安装精度。
目前,桥面房屋商铺陆续装修开业,桥梁已通车。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张国建 陈国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