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科技创新引领常州公路养护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    来源: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神州大地吹响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号角。交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常州公路处紧紧围绕江苏省“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和“八项工程”战略部署,力争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然而,在公路网高度发达的常州地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路桥设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缩短养护作业时间,为广大车主提供便捷舒适的行车环境,已成为公路管养的主旋律。常州公路处始终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养护水平和效率,通过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对“创新引领”做出了自己的诠释,为公路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低碳、再生、环保

时间退回到2005年,当时常州市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占公路总里程比例约为24%,其时干线公路黑色化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为了有效利用旧水泥板块,常州公路处积极开展《旧水泥混凝土板块在公路基层中再生利用的应用研究》率先在340省道殷村至卜弋段养护大修工程中进行旧水泥板的再生利用,将旧水泥板凿出、破碎、筛分后用作公路基层的骨料。仅这一个项目,减少新集料用量29400m3 ,减少矿山开采3万余方,节省占地11亩,节约资金约180万元。在20072010年间,分别在241省道、340省道、长虹西路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中推广使用。通过此项再生利用技术,累计节约建设资金970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已经全面实现黑色化,提高了行车舒适度。

经过“十五”、“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高峰,部分沥青路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老化,进入大中修维护期,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研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2007年起,我处对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在239省道两个路段进行了试验,分别将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于路面基层和下面层。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对老路的材料进行全面利用,且利用率高,施工方便,基本能符合规范中沥青下面层的要求。为了使沥青混凝土质量不断提升,使施工质量更好的得到控制,我市进行了旧沥青混凝土的厂拌热再生的应用推广,该技术可以使用旧沥青混凝土25%-30%左右,节约工程造价约15%以上。2009年起,常州公路处分别在239省道、241省道、240省道、338省道以及104国道溧阳城区段大中修工程均使用了该技术。截止到2012年底,我市通过采用该技术累计减少工程直接支出2500万元。通过近几年的市场引导,我市主要路面施工单位均拥有带再生设备的拌合楼,设计产能完全能满足养护建设需要,在今后的干线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中,我市仍将大力推广沥青再生技术,进一步提升旧沥青混凝土的掺量。

全天候、及时、高效

在大中修工程中注重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同样在日常养护中为了加强养护的及时性,减少对路面的交通干扰,我处紧密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沟通联系。以《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方法研究》和《桥梁伸缩缝混凝土快速修补技术》两个课题为主线,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其中《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方法研究》已经于20132月份通过江苏省交通厅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课题具有较强的实用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此在冬天和雨天不再受制于材料,而能很快地对路面病害进行修补。

《桥梁伸缩缝混凝土快速修补技术》课题也于今年6月份获得省公路局的初步立项。伸缩缝混凝土的快速修补是指混凝土的维修从浇筑到通车只需要2个小时,与传统工艺相比,时间可以大大缩短。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这些修补产品的长期使用性能,是否能够达到快速修补、短时间开放交通的目的,经济性为基本考核指标,从技术经济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桥梁伸缩缝修补材料的特点,为快速修补技术提供更多选择,对道路桥梁的养护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意义。

个性化专业道路结构研究

加强特定荷载下的路面结构研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针对部分路段厂矿企业集聚,重载车辆明显增多,道路的设计标准轴载不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常州公路处积极开展《干线公路特定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适应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探求新的路面结构形式,该课题已于今年5月份通过省交通厅组织的的大纲审查,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试验攻关。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平整,驾驶舒适性高的特点,但是目前由于重载交通的影响、交通渠化、信号灯的设置等方面,加上夏季高温,路面车辙已经成为了马路杀手。有的路段,车辙可能深度达到15cm以上,为了解决此项通病,常州市公路处在大中修工程中积极探索新材料的应用,尝试了多种添加剂,有聚酯纤维、路孚8000domixpe等尤其是路孚8000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车辙产生的机率,目前已累计使用达到单幅100km以上。

展望未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公路养护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乳化沥青稀浆封层、路用环氧沥青、工厂化橡胶沥青、“抗裂贴”技术……常州公路处研发和推广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不一而足,在干线公路的管养中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公路养护现代化建设,以“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十六字方针为指引,努力为公众出行创造舒适的行车环境,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为江苏公路事业增光添彩。

                                    江苏省常州市交协交通建设工程分会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