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滇西飞架亚洲“第一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    来源:    
编者按:日前,被媒体誉为“亚洲第一桥”的云南龙江大桥正式通车。龙江大桥是云南保(山)腾(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由中国交建二公局、中交路建施工。施工中,中国交建建设者积极创新,在国内首次采用无人飞行器牵引先导索,创造了世界第一的索股牵拉速度,自主研发了世界最大的缆索吊系统。高耸入云的龙江大桥直通缅甸,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中国面向南亚陆上大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数读龙江大桥
    主跨径:大桥全长近2500米,主跨径1196米,为亚洲山区钢箱梁悬索桥跨径第一。 
    高度:桥面距离龙江水面280米,与在建的杭州新地标——世茂“智慧之门”双子塔高度相           当。 
    主塔:腾冲岸主塔高近130米,保山岸主塔高近170米,相当于57层楼房。 
    桩基:每座主塔下有32根直径2.5米的钻孔灌注桩,最深桩基60米,如同深挖到地下的20层           楼房。 
    锚碇:腾冲岸锚碇浇筑混凝土达10.5万立方米,重量达26.25万吨,保山岸锚碇浇筑混凝土           9.8万立方米,重量达25万吨。相当于四个半辽宁号航空母舰叠加的重量。 
    主缆:单根主缆长1950米,重5070吨,每根主缆的重量均相当于一艘巨轮。两根主缆含索           股338根,所用高强度镀锌钢丝接起来长达5995万米,可绕地球赤道1.5圈。 
    钢箱梁:主桥桥面全长1196米,由97个钢箱梁节段组拼而成。每个标准节段宽33.5米,长             12.4米,高3米,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重量相当于一台波音777飞机。
    云南腾冲,龙川江畔,刚刚通车的龙江大桥犹如一条银色巨龙,一头连着巍巍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打通了保腾高速最后一个断点。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走去,沿着“一带一路”的规划,从此处走出国门,向着南亚延伸。
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
    大桥连接腾冲、保山,中国交建二公局龙江大桥项目部驻地在龙陵。这里有千年沧桑的茶马古道,更有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自古就是中国通向南亚的“桥头堡”。
    通车前夕,以龙江大桥为依托的全国西部山区桥梁建设技术研讨会在腾冲召开。会议期间恰逢清明节,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说:“我们是来祭奠70多年前,在那场震惊世界、夺回腾冲战役中牺牲9000多名中华儿女的。而今天在这片土地上,中国的桥梁建设者铺路架桥、造福中华。中国桥梁团队是最接地气、最干实事、最能散发正能量的英雄团队。”
    凤懋润所感慨的正是滇西抗战。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在战火纷飞之中,20万各族民众几乎是徒手筑就了蜿蜒千里的滇缅公路,成为国际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围绕着这条抗战生命线,中国军民在滇西和侵略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二公局龙江大桥项目多次组织员工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滇西抗战和滇缅公路的历史。这样的活动让项目经理先正权心潮起伏,他说:“滇缅公路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是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难,创造精品的巨大动力。”
    时代发展,使命不同,但精神永存。如今,沿着滇缅公路的走向,昆明-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正在形成。龙江大桥所在的保腾高速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2013年2月6日,保腾高速公路除龙江大桥外全线通车,因工程难度和规模尚未通车的龙江大桥建设更加紧迫。先正权动员项目员工时说:“滇缅公路都能建成,我们还能有什么困难?”面对滇西地区雨季长、地质条件复杂、大桥施工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材料运输艰巨等重重困难,项目团队发扬滇缅公路精神,艰苦奋斗,大胆创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
    2016年4月20日,龙江大桥通车,保腾高速全线贯通,接腾密公路经猴桥口岸直达缅甸密支那,再经缅甸北部至印度雷多,最终可达印度的加尔各答。这条中印国际大通道与昆明经广州绕道马六甲海峡再到加尔各答相比,可以缩短70 %以上的路程。 
亚洲山区“第一桥”
    龙江大桥“非同一般” ,主跨1196米,是亚洲最大跨径的山区钢箱梁悬索桥,更被誉为“横断山脉上的奇迹” ,不仅工程规模超大,而且涉及的许多施工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桥梁行业尚属空白。 
    跨越1000多米的龙江峡谷,桥面距谷底高度280米。站在桥上俯视,龙川江变成一条细细的绳索,抬头仰望,近170米高的主塔顶端已插进云雾之中,龙江大桥四个大字若隐若现。 
    大桥不仅主跨径在同类山区桥梁中排第一,而且处于高烈度强震山区,场地基本地震烈度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千米级悬索桥中是最大的。大桥抗震烈度为国内最高的Ⅸ度,抗震体系设计复杂。项目总工程师梁进达介绍说,“光是两岸固定悬索的水泥锚碇土石方开挖量就超过了100万立方米,锚碇浇筑混凝土近20万立方米,重量超过51万吨,才保证了大桥稳如磐石;整座大桥钢筋用量也比一般的同类桥梁多了一倍。” 
    两岸相距千米,最先跨越峡谷的却是一根直径2毫米的尼龙绳,这就是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的国内首次采用无人机架设的先导索。先导索架设是大跨径悬索桥施工的难题。龙江峡谷山高坡陡,植被茂密,雾多风大,又给先导索架设带来特殊的困难。 
    人工拖拽必须砍伐植被,包括红豆杉等众多珍稀植物,而且峡谷上空还有多条高压线路和电力、通信设施,破坏大、风险大;直升机牵引成本高,而且山高林密难以操作;船舶运送受困于龙江水流湍急,不能通航…… 
    反复研究却始终没有最佳方案,先正权的眼光投向了桥梁行业之外。他很快瞄准了滇西山区电力架设采用的无人飞行器。但大桥先导索比电力线路架设更为复杂,“要飞到170米以上高空,一次飞行近1200米,峡谷风大多雾……”项目反复核算论证,研究解决了所有难题。 
    2014年12月12日,飞行器从保山岸起飞,2分钟后顺利抵达腾冲岸塔顶,开创了飞行器牵引先导索过江的先例,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方案为同类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先导索过江之后,大桥进入上部结构安装阶段,施工按下了“快进键” 。猫道面网铺设比原计划提前38天;43天完成338根索股架设,较原计划提前57天,创山区同类桥梁建设世界记录;97片钢箱梁吊装用时90天,创造了一天吊装4片钢箱梁的记录。 
    “龙江速度”背后的动力是项目管理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运用索股入鞍段预成型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一的索股牵拉速度;通过激励考核,创造了单日单幅架设7根索股的最高记录。针对“重头戏”——钢箱梁吊装,项目早在2012年底就开始提前研究吊装方案。通过各种方案的比选,最终“量身定制”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缆索吊系统,不仅顺利完成1.49万吨的钢箱梁吊装任务,而且相较于轨索吊梁快了3个月。 
各族共建“连心桥”
    从中原到腾冲,要跨越千山万水,进入云南后还要翻越三座大山——云岭、怒山、高黎贡山;横渡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个极边之地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项目党支部书记陈竹笑着说:“在这里,我们才是少数民族。”从进场那天起,项目就明确了“要把大桥建成项目部和当地各族同胞的“连心桥”。
    建大桥是当地的大事,很多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时不时要到施工现场“参观”。项目技术员主动为她们讲解:“丫丫(傣族称呼中的婆婆),你看,这着些绑扎好的钢筋就好像大桥的骨头,水泥就是大桥的肉……”看着一波波老乡满意而归,陈竹告诉技术员,“大桥是村民关心的焦点,要通过大桥拉近项目与村民的心。”
    项目刚进场时,一个叫吴孝虎的当地人说自己家住工地西边,想带村里的人来项目做工。当先正权问他有什么“手艺”时,吴孝虎自信地说:“我们会盖房,村里的房子都是我们自己盖的。”虽然盖房和建桥的差距“可不是一点”,但项目部决定:欢迎当地村民加入大桥施工队伍。尽管只能干一些场地建设、便道平整类的杂活,但吴孝虎作业队很快就吸收了附近很多村落的富余劳力。作业队工人线正绍说,因为没有文化,以前只能在家里干农活,孩子们想看电视都得到别人家去,现在家里不但买了电视还添置了摩托车。
    项目还为当地村子硬化路面,修筑沟渠、抢险疏通滑坡道路,给学校捐赠办公桌椅、图书、体育器材等。五年来,当地村民和项目部成为了一家人。每到周末,项目部院子里打篮球、看电影时,周围的村民都会结伴而来,分享快乐。每年四月的傣族泼水节,项目员工与傣族朋友们互泼祝福。如今,项目团队即将离开,每个人心中都是依依不舍。 
    龙江大桥通车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全国媒体都报道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各地的专家、游客纷纷前来考察、游览,这座穿越云雾的大桥刚刚建成就已成为极边大地上一座世界级的地标建筑。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曹小荣   蔡青华   郭志伟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