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万里长江架设“世界公铁第一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7日    来源:    
编者按:沪通长江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合建斜拉桥,也是中国交建进入铁路桥梁建设领域的首个项目,实现了中国交建在长江公铁两用桥梁市场零的突破。开工以来,中交二航局凭借科技创新、标准化管理, 600天获得13张“绿牌”奖励,创造了铁路建设史的奇迹,续写了二航局建桥品牌的辉煌。  
    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的关键性和控制性工程,为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建通道,是4线铁路和6车道高速公路的公铁两用大桥。大桥全长11072米,主体结构共耗用钢材48万吨,混凝土约230万方(与36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用量相当),工程总投资约150亿元,工期54个月。大桥的长度和规模,都堪称“世界公铁第一桥” 。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沪通大桥HTQ- 1标全长5 .066公里,施工金额39 .9亿元,工期1521天。大桥具有“新、大、细”的特点:新材料、新工艺、新管理、新领域;二航局单体合同额最大的桥梁工程、巨型钢桁梁、最大设备;标准精细、管理精细。沪通长江大桥对于中国交建在未来铁路桥梁领域的施工经营与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铁路特大桥“连中两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二航局为适应市场需求,审时度势,大踏步从“水工市场”向“桥梁市场”拓展,高起点进军桥梁建设市场,致力于打造中国建桥品牌。从承建“交通部第一桥” ——黄石长江大桥和“中国第一悬索桥” ——江阴长江大桥开始,经过20多年顽强拼搏,参与建设了百余座跨江、跨海特大桥。其中,2002年,承建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获得中国首个尤金•菲戈金奖。2007年,承建的南京长江三桥获得中国首个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金奖。2008年,承建的苏通长江大桥获得中国首个乔治•理查德森大奖。2015年,承建的“南京眼”步行桥获得中国第一个亚瑟•海顿奖。国际桥梁大会(IBC)的奖项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目前,二航局已经获得国际桥梁大会设立的五个大奖中的四个,囊括了我国国际桥梁大奖的全部奖项。 
    遗憾的是,在沪通长江大桥之前,二航局乃至中国交建一直没有进入铁路长江特大桥领域,这是二航局“桥品牌”战略的“一块心病”。2004年,随着铁路建设市场的逐步开放,二航局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先后承建了哈大、京沪、石武、西宝、成渝、青荣、成贵等数十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项目。“十年磨一剑” 2014年3月1日,二航局成功获得沪通长江大桥施工权,高起点进入铁路长江特大桥领域,实现了铁路桥梁的跨越。至此,二航局承建的特大型桥梁已囊括了世界上现有的所有桥型。 
    时隔一年半, 2015年10月19日,二航局中标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特大桥工程项目,五峰山长江大桥是全国首座超千米跨径的公铁两用悬索桥。该大桥的中标,与沪通长江大桥的辐射效应关系重大。 
空中舞“巨龙” 
    2015年10月21日,项目部开始安装沪通大桥钢桁梁,实现全桥钢桁梁安装“第一吊”。钢桁梁凭其巨型体格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巨龙”,同时,也是新型钢材的集中展示。 
    沪通大桥指挥部副总指挥张贵忠介绍,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用钢25万多吨,是武汉长江大桥的11.9倍,是京沪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3.5倍。其钢材采用Q 420 q E、Q 370 q E和Q 500 q E等新型钢材,多数为大桥量身定做。Q 500 q E型钢材用在336米专用航道桥上,这标志着第六代桥梁钢成功迈进工程应用阶段。据悉,目前我国武钢、鞍钢等钢铁领军企业具备了生产最高强度级别钢板Q 500 q E的实力。张贵忠说:“沪通长江大桥的工程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进步。” 
    仅二航局施工的沪通大桥1标段,该新型钢材用量就重达12万吨,是武汉长江大桥钢桁梁用钢的7.5倍,钢结构制造安装的记录将在这里突破。 
    “该跨钢桁梁由343根杆件组成,最大杆件重约50吨,单个杆件的螺栓孔就多达数百个,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在50多米的高空悬臂‘走秀’,劳动强度极大,精度要求极高,前所未有。”在10号墩作业现场,一工区项目经理马勇说。 
    巨龙般的钢桁梁,需要“巨无霸”设备来安装。在10号墩安装现场,一台3600吨米塔吊挥舞着巨臂和吊钩,不停地转身、起吊,宛如舞龙。塔吊臂距可达40米,抗倾覆力矩达3600吨米以上,可将200吨重物从20米开外吊起,相当于4000名标准身材青年人的总重。正是这台塔吊,书写了南京三桥、苏通大桥的奇迹。目前,它的起重量仍是“世界之最” 。 
    每跨钢桁梁安装需要多长时间?具有30多年大桥施工经验的一工区副经理崔赐根很难回答,因为这也是“第一次” 。他们正在精心尝试,必须摸索出一条道路,以求做到最优、最快、最安全,把“空中巨龙”舞得更美妙。 
600天13张“绿牌”奖励 
    沪通长江大桥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首个直管项目,要求严、标准高、影响大。在年度、季度考核评比中,对管理行为规范、过程控制严格、安全状态良好、工程实体质量良好、重大节点目标实现、具有样板作用的模块,大桥建设指挥部发放了“绿牌”通知单。每发一张“绿牌”通知单,企业信用评价可加2分。沪通大桥的评价如何,直接关系到二航局进入铁路特大桥市场的前景。 
    自2014年3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二航局沪通大桥项目部获得全桥主体结构第一根钻孔桩、全桥第一个承台、全桥第一节墩身、全桥第一孔节段梁、全桥水上首节钢桁梁等多项“绿牌”通知单。目前,所检测的水上、陆上钻孔桩全部为I类桩, I类桩达标率为100 %。截止2015年10月25日,施工生产600多天,共获得进度、质量、文明施工、项目管理等“绿牌”奖励13项,平均每46天获得一次“绿牌”奖励。这在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让成功可以复制 
    “我们做的首先就是理顺管理关系。原来设置局指挥部,局指挥部下面设置分部,分部越多,矛盾越多,不但管理成本高,而且局指与分部成为‘两张皮’,指挥常常失灵。”项目经理杨志德如数家珍。沪通大桥项目部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也就是以二航四公司负责的一工区职能部门来履行项目总部职能,一工区的职能部门除了管好一工区的事情以外,还要履行总部的职责。这种管理,俗称“一拖二”。 
    目前,二航局杭黄铁路项目部就成功复制了这种管理方法,“一拖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逐步得以推广。截止10月21日,沪通长江大桥HTQ- 1标累计完成产值17亿多元,完成合同额的42 . 8 %,整体工期提前。 
    在二航局2015年4月举行的宣传工作会上,董事长、党委书记蒋成双提出“学沪通,超成贵”的项目管理提升目标,并对“学沪通”进行了科学解读:一要学严谨,学精细化、标准化建设;二要学智慧,控制成本,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三要学精神,沪通“争”、“创”精神,就是“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二航企业精神。二航局掀起了“学沪通“的热潮。 
    10月30日下午,中国交建总裁陈奋健莅临沪通大桥工地调研,对项目部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控给予充分肯定。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王力  蒋红梅  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