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中国铁建十四局新技术攻克“老黏土”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7日    来源:    
       近日,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顺利贯通。承担建设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十四局攻克了全断面硬塑黏土地层施工难题,自主创新19项施工新技术,其中有10项专利,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扬州瘦西湖隧道全长3.6公里,设计为单管双层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也是扬州市城建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下穿国家5A级蜀岗—瘦西湖风景区核心区段。隧道主体盾构全长1275米,穿越全断面硬塑黏土地层,塑性指标达24,俗称“老黏土”。土层中近一半的超细颗粒直径为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采用14.93米的世界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是一项世界级难题。

据悉,十四局曾在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中成功破解过六大世界级泥水平衡盾构隧道难题,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于2011821日开工。

在下穿“遇水则软,无水则硬”的全断面黏土地层施工中,项目指挥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自主创新,不断优化方案,开展科技攻关。针对基坑开挖、盾构机整修、运输、改造、工地组装、吊装、掘进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邀请专家把关定向,保驾护航,为方案的科学制定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科学施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十四局先后攻克了刀盘冲刷系统改造、气泡仓冲刷系统改造、超大直径盾构机盾尾一次性调圆、刀盘吊耳自行设计制作、采用新型模块车运输盾构机超大超重件、管片运输吊机改造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仅用52天就完成了设备的组装调试,创造了国内超大盾构机组装调试的“新速度”,同时创造了超大直径盾构机在全断面黏土地层平均日掘进48米、最快日掘进612米的速度。项目指挥部生产的混凝土管片外形尺寸误差控制在了0.3毫米。在直径14.6米的隧道混凝土管片拼装中,同环内相邻管片纵缝错台控制在两毫米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施工地段下穿瘦西湖和宋夹城河两个水系,国家5A级风景区地表隆起和沉降控制在10毫米和30毫米的允许范围内。这些技术突破均为国内首创,填补了世界大直径泥水盾构在老黏土地层施工相关研究的空白。

新建的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质量创优,安全零亊故,各项环保控制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2013年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扬州瘦西湖隧道的建设,攻克了全断面硬塑黏土地层施工难题,标志着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大江大河水下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前,从瘦西湖隧道的湖东到湖西,仅有一条景区双向两车道公路,遇到旅游旺季,游人车辆拥堵,加上交通管制,3公里的道路要走上半小时甚至更久,瘦西湖隧道建成以后,从湖东到湖西只要3分钟,对城市交通及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仅在扬州城市核心商圈文昌路北翼新构一条贯穿城市东西的交通干线,缓解了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而且将合理保护瘦西湖景区的秀美环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