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现场核验侧记之一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3日    来源:    

开栏的话:
      2007年3月26日开始,“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专家核验组分赴全国各地,对17个获得推荐的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核验。
      公路建设行业需要自己的大奖,公路建设行业更需要广泛学习和借鉴获奖项目的宝贵经验。获得推荐的公路项目都有哪些独家“法宝”?交通报记者兵分四路,跟随专家深入核验现场,为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创新让工程各具特色各尽所能
“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现场核验侧记之一


      历时3天,行程2000余公里,3月26日至28日,记者随“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专家核验组对江苏的5个公路优质工程推荐项目进行了现场核验。通过近距离接触,记者感受到,精细、节约、环保已经成为江苏建设高速公路的追求目标。
      在全国17个被推荐为“2006年度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项目中,江苏省有5个。这5个项目分别是沪瑞高速公路宜兴至溧水段、沿江高速公路、宁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海门段、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徐州至宿迁高速公路。这5个项目通车时间最短的两年,最长的4年半。核验组经过3天的现场核查,对其给予了肯定。专家一致认为,5个项目从总体质量上都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路宽、路貌整洁,线形顺畅;路基稳定,排水设施完备;路面平整,基本无破损;服务区建设具有前瞻性,功能齐全,建设精美。不仅如此,5个项目还各具特色。


宜兴至溧水段 —— 路随景出  景由心生

      “它是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多种先进理念的集中体现。”核验组给予沪瑞高速公路宜兴至溧水段这样的评价,而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珠链”理念。所谓“珠链”理念,是把整条高速公路比作一条长长的“项链”,而各个互通立交桥、服务区、收费站和挖方段等,就如同“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
      记者在张家港互通立交桥看到,建设时因集中取土造成的大坑,被改造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整个互通立交桥犹如精致的“水上花园”,使得高速公路在穿山越水中做到了因地造势、路随景出、景由路生、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正是由于此类精巧设计的层出不穷,使得记者在3天的核验中深刻感受到江苏告诉公路“借景不造景,回归大自然;景在交通外,美在心中留”的设计原则。


沿江高速公路 —— 惜土如金

      在沿江高速公路两侧,可以看到很多鱼塘。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原本是当年集中取土留下的大坑,为了更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他们将其改造成了鱼塘,送给当地农民。记者了解到,这仅仅是该项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个缩影。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沿江高速公路尽可能采取低路基的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了全线路基填土高度;对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土层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临时性植草养护,以保护对耕地的破坏减少到最小;在规划之时就考虑到常州东环线特大桥与沿江线京杭运河特大桥同址平行设置,桥型一致,不仅景观优美,更节约了土地。核验组对演讲高速公路的这一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其经验能得到推广。


南通至海门段 —— 数字化成就精细化

      走进宁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海门段的指挥调度中心,记者才真正理解了“数字化高速公路”的含义。这个调度中心应用了以数据、视频、音频接入为核心,以统一的IP光传输平台为基础的新型数字化高速公路综合信息应用网络系统,它使宁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海门段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程数字化IP网络监控。该系统的应用,减少了站级管理,将所有监控职能集中到管理中心,减少了管理人员,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同时,该项目管理处邀请高速公路交警进入指挥调度中心联合办公,方便了对道路突发事件处置以及交通治安管理等工作的统一调度、联合指挥。


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 —— 软土地基处理通过考验

      “攻克了一个难点,实现了三个创新。”核验组对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给予了充分肯定。“一个难点”是指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据了解,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离海最近的地方只有1公里,在这样的海相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是个挑战。为此,汾水至灌云高速公路项目部尝试了多种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和配比,并通过科学论证和过程中的设计优化,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记者看到,这条已经通车4年半的高速公路,虽然有重载车多和交通流量大的压力,但未发现明显的下沉。核验组更是用“难能可贵”四个字给予其较高评价。


徐州至宿迁高速公路 —— 防震于未然

      在徐州至宿迁高速公路宿迁南枢纽,记者看到一排与众不同的立柱,他们的顶端都是球形的。原来,这是为防震而专门设计、应用的“万向转动万向承载抗震减震球形钢支座”的立柱。记者了解到,宿迁南枢纽地处地震高烈度带,级别为9级,在我国属于最高级别。在这样特殊的地方修建高速公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通行安全?徐宿高速公路项目总监办对钢管立柱微膨胀砼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委托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设计,最终实现了“万向转动万向承载抗震减震球形钢支座“在国内的首次应用。虽然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还没有遭遇地震的考验,但核验组依旧对徐宿高速公路的探索精神给予了肯定。

      上述5个项目都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佼佼者,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现场核验中,核验组专家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例如,这些项目中普遍存在通道接缝的问题,这是没有设计伸缩造成的后果。对此,专家们建议,应尽快重新切割灌缝,以免情况恶化。
      “在江苏的高速公路上行车2000余公里,我看到了未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缩影。”核验组一位专家以这句话总结了他江苏之行的感受,这让记者产生了深刻共鸣——小网连小网,小网成大网;小网先成长,大网才通畅。由于各地地理条件各不相同,江苏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虽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其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却值得称道。
(交通报  王珍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