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文苑
至乐无如读书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2日    来源: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刘彦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
    我很喜欢书本里那浓浓的墨香气。打开一本书,迎面扑鼻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是那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馨香,让人的心很容易平静下来。我喜欢在恬淡的黄昏,或是静谧的夜晚,倚在床的一角,拉上窗帘,隔绝外面的喧嚣浮动,伴着柔柔的灯光,手捧一本书静静地读,默默地品味;我喜欢冬日的阳光透过并不明亮的玻璃窗,暖暖的洒在身上,翻开一本书,让自己的心绪随着故事跌宕起伏;我喜欢夏天狂风暴雨肆虐人间时,窝在无人能看到的地方,为那文中的痴男怨女默默流泪。
    有很多人读书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的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也有很多人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或是培养出高雅的气质,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娱乐消遣。这些目的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神圣与卑劣的界别。明代著名诗人于谦在《观书》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他将读书看做陪伴老友、乐在其中;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将读书视为进步的一种途径。我喜欢将读书看做生命的需要,读书就像喝水,生命不可缺水,人生不可无书。
    很喜欢杨绛对于读书的解释“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所谓“见微而知著,笔墨而传情”。
    有人说待世间的繁华落幕,我只能在书中求得片刻安宁。那里远离喧嚣吵闹,是最为纯洁的净土。读书,让我们体会在繁华浮躁的喧嚣都市中那一刻难得的清净,细细回味,彷佛脱离一切,庄梦化蝶物我两忘的宁静,又有扶摇直上逍遥万里的酣畅。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爱读书,他的自勉读书联寓意深刻,颇有韵味:“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常自告诫云: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天下事每患自以为工处着力太过。是以不敢妄自尊大,可也决不妄自菲薄,不以君子自诩,愿为一真小人哉!悠悠吾心,上天可曾怜否?
    蒲松龄说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读了一些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禁不住拿起手中拙劣的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尝试着投稿,当自己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占有一席之地时,那种感觉,别提有多么的欣喜,这也许就是读书的另一种乐趣吧!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