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湖北:“九州通衢” 交通枢纽激活中部支点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1日    来源:    
 

   5年一瞬,山川巨变。

  5年间,一张气势恢宏、五彩纷呈的交通大网,在荆楚大地加速编织。

  这是一个立体之网。从公路到铁路,从陆地到蓝天,从平原到深山,一道道彩虹横空绵延。

  这是一个超越之网。武广高铁领跑世界的速度,鄂西高速穿山的坚韧,长江水道流淌的春色,天河机场拥抱蓝天的激越,一个个精彩不停演绎。

  摊开全国交通运输图,湖北、武汉的中心位置跃然而出:铁路与高速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分别从不同方向穿越湖北,在此形成“米”字交叉;武汉至周边八市,高速路相连,形成“1小时公路圈”;武汉至广州、南京、郑州、合肥、南昌,高铁串成“3小时铁路圈”……

  担当构建中部支点重任的湖北,交通建设先行,枢纽地位凸显,传统的“九省通衢”正大步迈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九州通衢”。

  夯实枢纽骨架,强壮“支点”血脉

  神州天元,中部圆心,这是中国大地上醒目的湖北坐标。

  承东启西,接南纳北,这是湖北拥有的区位特质。

  伴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历史的机遇再一次惠顾“得中独厚”之地。湖北、武汉作为交通“枢纽”的功能作用,被列入国家战略布局之中2004年,武汉成为铁道部路网规划中的六大枢纽之一;

  2006年,武汉在国内率先试点航空运输综合改革;

  2007年,国务院批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武汉列入首批综合交通枢纽衔接试点城市;

  2009年,国家发改委明确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

  机遇面前,荆楚儿女昂然奋起。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构建中部支点,提出了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的目标。一枢纽,指的就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区域经济学中,将相对独立地域范围内占绝对优势地位,且可带动地区发展的城市称为“首位城市”。武汉是南部沿海经济“北上”、东部沿海经济“西进”的重要交汇点,最具中转能力,有条件也有能力肩负起建设中部交通运输枢纽的“首位责任”。

  2007年12月,武昌火车站“新妆”迎客,可容纳8000人同时候车,是改造前的4倍;两年后,杨春湖畔,武汉站拔地而起;今年春运,汉口站焕然一新,站房面积由2万余平方米增至5.4万余平方米。由此,武汉形成了全国少有的“一城三站”格局。2008年4月,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旅客年吞吐量由420万人次增至1300万人次;去年5月,第三航站楼开建,旅客年吞吐能力将增至3800万人次,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个航空枢纽。

  繁忙的武汉新港,30多个项目正同时发力,去年,它已是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未来,作为上海港和重庆港的重要喂给港、依托港,它将引领中部直驱海洋。

  武汉“龙头”聚气凝神,昂然嘶鸣。它舞动着整个湖北交通主骨架,宏大的全省交通战略从蓝图成为现实。5年间,平均每天1亿多元的真金白银投入交通。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9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5年间,每天1.1公里高速公路挺进深山、跨越江河。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673公里,由全国第十跃居第六。

  5年间,每年延伸近200公里铁路。全省铁路完成投资约1360亿元,是“十五”的14.8倍。

  巨龙起舞,金凤展翅。一幅纵横南北、辐射东西的全新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铺开。

  看铁路,京广、京九、长荆、焦柳、武康、宜万铁路,武广、合武高铁,加上在建的汉宜、渝利铁路,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襄阳、宜昌、荆门为中转枢纽的湖北铁路网开始形成。

  看公路,大广、京珠、随岳、二广高速齐头并进,福银、沪蓉、沪渝、杭瑞高速交错延伸,加上武汉市绕城高速公路居中一“环”,“四纵四横一环”的大交通网络骨架清晰呈现。

  释放枢纽能量,激活区域要素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蕴藏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立体化的枢纽格局,凸显强大的中转、带动作用。

  武钢集团物流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陈桥,每年春运都为发货而犯愁。“过去,京广南线运能太紧张,每天至少有100车钢材无法外发,影响生产运转。武广高铁开通后,京广线‘松快’多了,我们从去年春运起,基本未遇限车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家感同身受。合武客专、武广高铁投入运营,东、南方向运能瓶颈基本缓解;

  武九线扩能提速,开行双层集装箱的运输条件,让货运走得更顺、更快。

  武汉至安康铁路增建二线,鄂西北从此进入“高速走廊”;宜万铁路结束恩施不通火车的历史,大大舒缓了东部地区至川渝运能紧张的窘境……

  枢纽能量一旦释放,区域发展的经济要素便被激活。一个个经济圈千里携手,给产业蓝图增添无限可能:

  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每天2万余节南来北往的货车车皮,在此“排列组合”驶向四方;武广高铁通车一年,牵动了投资额达千亿元的产业转移,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内地进发;沪渝高速从东边的滨海穿越鄂西,让西部区域与长三角直接对接。

  每条路,每座机场,每个港口,都是牵引地方经济腾飞的高速引擎。

  伴着福银高速的伸展,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汇成壮观的千里汽车长廊;沪渝鄂西段开通后,深山中的恩施不仅旅游业井喷,更掀起矿产、特色农产品等投资开发热潮;随岳高速向南北延展,随州香菇、京山桥米、天门棉花和仙桃无纺布顺畅地融入全国商品流通大动脉……

  当天河机场完成年千万吞吐量时,周边110平方公里的地区风起云涌。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去年销售收入40亿元,跻身全国服务业500强,“临空经济”翩然降临。

  创新管理模式,激活枢纽活力

  现代化的交通,与现代化的管理紧紧依存;伴随着日益齐备的枢纽硬件,一个信息化、全局化的协作交通模式扑面而来。

  体制创新,让道路更畅通。几年间,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全面取消,全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不再收费,ETC用户可“不停车”畅行荆楚;

  信息技术,让中枢更灵便。去年启用的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30分钟完成一列车的自动装卸;

  区域协作,让枢纽更给力。2009年,我省“牵手”川、渝、豫、湘、沪、皖等省市,共同“舞活”长江经济带……

  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激发枢纽的活力。网络的延伸织密、各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也在建设与探索中展开。

  作为沪汉蓉高速铁路的一部分,汉宜铁路即将结束江汉平原腹地无干线铁路的历史,武汉到宜昌缩至2小时车程;今年起,武汉至孝感、咸宁、黄石、黄冈城际铁路将陆续通车,行走城市圈,步履更从容;

  到火车站250米,到公交站400米,到地铁站350米,与出租车、社会车辆无缝衔接。杨春湖客运换乘中心与武汉火车站同步运营,零换乘让出行更便捷。

  “基本形成全国性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重要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努力建成全国第四门户机场……”刚刚结束的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描绘了一幅湖北交通的壮美前景。

  未来5年,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将达4500公里以上,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四纵三横”铁路骨干网络,形成武汉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成渝经济带的3-4小时“大都市经济圈”;

  未来5年,主要省际通道、过境路段以及主要港口、机场和火车站的连接线都将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未来5年,武汉新港及宜昌亿吨级组合港、鄂东组合港、荆州组合港、襄阳港等运输枢纽将提速建设,航道整治稳步前进,黄金水道将怀拥更加明媚的春光;

  未来5年,全省航空年吞吐能力达4300万人次,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机场将横空出世,巴黎、东京等一批国际航线指日可待,湖北将飞速奔向世界。

  容量激增,网络密织,铁水公空联运、立体铺陈,湖北朝着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目标阔步前行,有力托起中部重要战略支点。 2011-03-11  湖北日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